中廉时讯网 河南 太康讯 记者(韩杰 陆梦莹)
太康县谢堂村——谢安故里
东晋名相谢安故里在河南省太康县谢堂村,是集政治家、军事家、名宰相称谓于一身的谢安祖籍地,是阳夏谢氏一世祖、谢安曾祖父、魏典农中郎将谢缵的居葬地。谢缵祖先是周朝南申国开国君主申伯谢诚,楚灭申(公元前668),南申国贵族由谢邑(唐河、南阳一带)迁居阳夏(河南省太康县)谢家堂(原名吉迁里)定居。谢安,字安石,是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名士,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就是他指挥的,这次战役还衍生出了“草木皆兵”的典故。

——谢安像
谢安生平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
谢安出身陈郡谢氏。自少以清谈知名,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名士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吴兴太守。后入朝拜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晋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他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并争取到镇守荆州的桓冲的合作。太元二年(377年),举荐其侄谢玄组建“北府军”,镇守广陵,对抗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室得以存续;又乘胜派谢玄收复洛阳及徐、兖、青、司、豫、梁六州。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晋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谢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谢安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此外,他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精于儒、玄、佛、道学。齐人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后世多将他与王导并提,认为二人“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简,弥缝辅赞,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原有文集十卷,已亡佚。
谢堂村的历史由来
谢堂村在大司寨村正南方不足一公里。2158口人。耕地1900亩。全村姓谢。本村有两条路。一为肇基路(即始祖路的意思),一为太傅路(因谢安官拜太傅),有八条巷。巷名连起来为,六朝显族。名门世家,东山再起。宝树繁昌。现该村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村名由来。谢堂村原名吉迁里。是谢氏发祥地。谢氏望族。时任三国魏典农中郎将缵工的墓葬地在此。后因黄河泛滥。由谢缵工之三十三世孙权宗。从太康县城北百岗村率部分谢氏族人迁来守缵工时。改名谢堂家,因河南人说话简洁,省区家字,久而久之变成了今天的谢堂。

——正在施工建设的谢氏宗祠古建群

——时任三国魏典农中郎将谢缵的墓碑
谢氏的由来
据太康县谢家堂村,收藏的大唐广明元年(880年)《谢氏族普》记载,谢氏本系出自炎帝神农之后裔,若始祖讳嘉者,其先南阳人也。西汉末为水衡都尉。其后有讳夷吾者,以民风角占候之术鸣于世,然期间数不可考也。西普祭酒公衡,又本于阳夏永嘉不靖,来富于始宁(江上虞西南曹江东岸),至太博安石,太元帅万、石、诚为江左望族。族谱中尊谢缵为阳夏一世祖,也称来祖,他世居陈郡阳夏。

——谢安故里文化园捐款名单
回望古人,再看今朝。
今日的谢堂村在全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发展的越来越好,今日的谢堂村也出了为村民谋福利办实事的“爱心企业家”、“中国好人”。他们便是谢勇、魏秀芝夫妇。
魏秀芝和谢勇是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堂养老院的负责人。
2012年3月,从单位退休后的谢勇,一次回老家谢堂村办事,看到村里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日常无人照顾,吃不好、生活条件差,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要是在村里建一座爱心养老院,把全村孤寡老人都接过来,我和秀芝义务照顾他们,这样老人的生活就会好起来。”随后,谢勇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老伴魏秀芝,两人一拍即合。
没钱盖房,他们就找亲戚朋友借。在亲朋的支持下,一个多月后,谢堂村爱心养老院在动工了,养老院前后建设了5年。

——太康县老冢镇谢堂幸福院
2017年1月,爱心养老院最终建成开业。谢勇和魏秀芝把杨秀英等全村50名孤寡老人全都接到了爱心养老院。“大娘、大婶和大爷们,来到这里,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谢勇和魏秀芝笑着对老人们说。接下来的生活中,老人们真切感受到,魏秀芝和谢勇当初对他们的承诺是真的。

——老人们安详的在养老院的院子里晒暖

——谢勇夫妇悉心照顾入院老人
2019年7月初,杨秀英老人在养老院不小心摔断了腿,为照顾好老人,魏秀芝把铺盖搬到了老人屋里,晚上她每搁两个小时就起来一次,帮老人翻身、换尿不湿。在魏秀芝的悉心照顾下,几个月后,老人能下床正常生活。
2021年9月,杨秀英老人再次突发冠心病、心肺病,由于病情危重,医生悄悄对魏秀芝说:“你是她闺女吧,老人治不好了,回去准备后事吧。”可魏秀芝和谢勇并没有放弃,他们把老人拉回养老院,喂药、喂饭,经过精心调理,一段时间后,老人竟奇迹般地康复了。“我的命是秀芝和谢勇给的,他们就是俺的亲闺女和亲女婿。”如今,一提起谢勇和魏秀芝夫妇对自己的好,杨秀英老人就会不停地夸赞。

——养老院的“精神宗旨”与文化引领

——养老院优美的环境休闲区的东西亭

——养老院优美的环境休闲区的东西亭
为让老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魏秀芝和谢勇还聘请了一名厨师,每天变着法子为老人做饭食。同时邀请戏剧团每隔几天就到养老院表演一次戏曲节目。幸福的生活,让老人整天乐得合不拢嘴,“住在这里,我们的生活比蜜还甜哩。”92岁的李玉莲老人说。
魏秀芝夫妇周到细致地服务得到了老人们肯定。服务的好口碑在口口相传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养老院,把老人托付给他们照料。

——每个房间都是配套设施齐全的单间

——独立卫生间与坐便式马桶

——紧急联络呼叫器

——每个房间都配有单独电视

——在养老院生活了6年的老人
孤寡老人在敬老院生活,魏秀芝和谢勇不收一分钱;留守老人来敬老院生活,他们也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点钱。资金不够用,魏秀芝和谢勇就把每月的退休工资拿出来,全部贴补到养老院。“老人来养老院生活,不能受了委屈。”魏秀芝说。
别人办养老院都赚钱,可魏秀芝和谢勇办养老院,整天忙不说,每月还都把工资贴补进去,欠了不少外债。对于他们的做法,很多人不理解,“退休了,不在家享清福。办养老院,竟折腾,也不知道图的啥?”面对大家的质疑,魏秀芝和谢勇总是淡淡一笑说:“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啥也不图,图的就是想让全村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的生活好一点。”

——养老院获得的荣誉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