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廉时讯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紧盯群众“小矛盾” 解决群众“大难题”

紧盯群众“小矛盾” 解决群众“大难题”

2024-11-16|韩杰

本报记者 巴富强 通讯员 青俊 陈俊洪


总编辑:韩杰  丁斌

太康县独塘乡积极推行“一村一名义务调解员”工作机制:  紧盯群众“小矛盾”  解决群众“大难题”

“千年搁邻万年搁社,远亲不如近邻,因为一点‘地边’,两家好邻居可不能闹生分……”临近中午,66岁的赵溪军骑车来到村民杨卫中和赵伟两家的地头,为二人调解起了地边矛盾纠纷。

杨卫中和赵伟与赵溪军是同村,都是太康县独塘乡赵庄村村民,杨卫中和赵伟两家耕地相邻。10月21日,杨卫中在地里播种小麦时,赵伟认为杨卫中多种了他家的耕地,遂阻止杨卫中播种。双方由此产生矛盾。

赵溪军是赵庄村一名义务调解员,也是村里红白理事会理事长。赵溪军热衷公益,做事公道正派,在村里德高望重,日常村民谁家有个家长里短什么的,总会都会第一时间请他去主持公道。

杨卫中和赵伟的矛盾发生后,村委干部及时进行调解,但双方各执一词,调解一时无法进行。无奈,村委干部一通电话把赵溪军叫了过来。

测量、向双方了解情况,在充分掌握二人矛盾焦点后,赵溪军开始利用“亲情牌”向二人做起了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村委干部的协助下,经过近3个小时的耐心劝说,杨卫中和赵伟最终握手言和,双方表示各退一步,杨卫中的小麦顺利播种。

赵溪军为杨卫中和赵伟调解矛盾纠纷,只是独塘乡推行“一村一名义务调解员”,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一个缩影。

据独塘乡乡长谭海涛介绍,独塘乡位于城乡结合部,共有34个村、5.8万口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增多,特别是乡村“小矛盾”不断增多。对此,2022年初,该乡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成立后,开始主动探索、创新推行“一村一名义务调解员”工作,组建“新队伍”、建立“新机制”、激发“新动能”,着力把矛盾纠纷控制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双胜利的“新成效”。

“2022年6月,我们乡从各村退休人员、老党员、老同志等熟悉村情、有群众威望的群体中,选任了49名村民义务调解员。经过系统培训后,正式上岗工作。”谭海涛介绍说。赵溪军就是其中之一。

2年来,49名村民义务调解员在独塘乡派出所、司法所和乡平安办的统一指导下,积极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使得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以化解,基本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据统计,2023年以来,独塘乡49名村民义务调解员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0多起。

紧盯群众“小矛盾”,就是解决群众“大难题”。由于大量“小矛盾”在基层化解,使得独塘乡干部能够腾出手来,拿出更多时间,心无旁骛干事创业,让干群关系更和谐,助推经济社会大发展。

太康县独塘乡党委书记刘金生介绍,接下来,该乡在全面总结村民义务调解员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推动全乡矛盾纠纷分级处置、协同处置和多元化解,有效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版权所有:中廉时讯网 主办:人民日报社海外版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投稿邮箱:bjzlsxw@163.com
监督电话:1660137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