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雨过后,凤凰沟村的小水果基地里绿意盎然,脱掉美丽花裙的小桃子像顽皮的孩童一般探出脑袋,贪婪地吸收着春日的雨水。看着一树树盈盈的新果,基地里忙碌的村民喜上眉梢。
凤凰沟村,位于十堰市张湾区张湾区汉江路街道,2020年,因为基层组织涣散、发展产业落后等原因在街办各行政村综合排名中位于倒数第一名。去年,张湾区纪委对口帮扶该村后,短短一年时间,该村在街道综合排名中前进了8个位次,是什么让该村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凤凰沟村位于城乡结合部,有着天然发展优势,但是却落后于邻村,村民因此参与村庄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村里很多决策难以推进。如何才能让村民拧成“一股绳”,奋进一条心?
“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起,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自然能聚民心,提神发展精气神。”张湾区纪委驻凤凰沟村第一书记史玮到村后就和村干部一起积极行动起来。
上门入户走访、创新百姓议事会……一条条民情民意迅速被收集,形成问题清单:村里的砖厂运输车重力运输,导致通村公路路面破损,严重影响村民出行;村里垃圾收集后无法转运,随意倾倒填埋,导致村庄环境脏乱差;一些脱贫户,因为不同原因,面临返贫的风险……
为解决道路问题,史玮积极向区交通运输局等单位争取资金,修好了村里2公里被压坏的道路;积极协调垃圾转运车,解决村里生产生活垃圾处置问题,如今村庄变得整洁美丽;村民狄涛的儿子因为罹患重大疾病,承受着巨大的医药费压力,一筹莫展之时,村里帮助争取到了6.4万元的救助资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村里千方百计为我们解决困难,我们自己更不能放弃,要跟着村里一起干,日子定会越来越好!”狄涛说。
“别看翁书记年轻,他在村庄治理上有一套。他带领的村两委班子都是干实事的人,村子变化大得很!”行走在凤凰沟村,谈起村党支部书记翁猛,不论是村民,还是驻村“第一书记”,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为了选出能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张湾区纪委驻凤凰沟村工作队积极做工作,争取本村在外创业能人翁猛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加强监督,严格按照村“两委”换届纪律,选出村民信得过、支持度高的村干部。
在“领头雁”的带动下,村里各个党员的作用得到了发挥,激发出了“雁阵效应”,提振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干群一心,村庄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收入单一、环境面貌差等问题一一解决,凤凰沟村燃起了新希望。
油茶基地、小水果基地、香椿基地……以前,凤凰沟村发展的产业项目不少,但是带富能力却不理想。这个问题制约该村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
“村里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要少而精,不能大而全。”史玮到村里来之后和村干部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发展思路。
说干就干。驻村工作队邀请农业专家对村里的产业项目进行“把脉问诊”,明确科学发展蜜桃、琵琶、杏子等适合当地生长的水果的发展思路,同时进行专业化管理。积极寻找市场主体对村里长期疏于管理的150多亩油茶基地进行品种改良、科学管护,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发展农业产业,土地是关键。凤凰沟村大面积的冷浸地让村民种菜只能“靠天收”。为解决这个问题,史玮积极争取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单位支持,对村里土地进行综合治理。
“土地治理好后,我们将积极发挥黄必平等蔬菜种植大户的经验优势,以家庭农庄的形式带动更多村民通过发展种植业增收致富。”史玮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张湾区纪委监委聚焦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建设的资产类项目‘建、管、护’环节,重点查找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到村集体(到户)类资产登记确权不精准、经营性资产后续管护运营不到位等问题,扎实做好扶贫项目资产专项监督,用铁的纪律护航乡村振兴。
“今年桃园挂果率很高,至少能收5000公斤桃子。”看着水果基地长势良好的果树,翁猛心里充满了信心。如今凤凰沟村干部思路清、行动实,全村实现乡村振兴指日可待。(作者:夏鸣 朱勤)
本网编辑:李琰玉 徐光辉 审核:袁建领